????國家衛生計生委24日公布的數字顯示,我國共有兒童醫院99所,設置兒科的醫療機構共有35950個。醫療機構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為11.8萬人,每千名0至14歲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為0.53人,而美國的這一數字是1.46人。此一局面,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開放,會更趨于嚴峻。
????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認為,兒科具有職業風險高、薪酬待遇低、醫患矛盾多、工作時間長、負荷重等特點,長期以來兒科醫療服務價格和薪酬待遇與其職業特點不相符,兒科醫務人員流失較多。根據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的統計,平均每年每間醫院有2名兒科醫師離職。
????出診任務繁重
????據統計,我國兒科門急診量年診療人次4.71億,占全國門急診總量的9.84%;出院近2162萬人次,占醫療機構總出院人次數的10.3%。醫療機構每個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日均承擔的門診人次數約為17人次,是醫療機構其他執業(助理)醫師工作量的2.4倍;年均承擔的出院人次數近200人次,是其他執業(助理)醫師的2.6倍。
????薪酬待遇低
????2015年全面取消“以藥補醫”前,一個體重10公斤孩子的用藥量最多只有一個成人的四分之一,這也就意味著同樣的工作量,兒科醫生的獎金可能只有其他醫生的四分之一。
????職業風險高
????最讓兒科醫生糾結的是一個“患”字——擔心醫療風險大、擔心醫療糾紛多、擔心患者家屬不理解。兒科是一門“啞科”,孩子說不出哪里不舒服,無論是扎針還是用藥難度都比成人大。家長看著孩子不舒服,情緒焦慮,容易與醫生發生糾紛。
????向源頭深究,有人指明,1998年,教育部調整高校專業目錄,“兒科學”就調整沒了,這就使得兒科醫生成為無源之水,埋下了今日的禍根。
????對此,教育部高教司農醫處處長王啟明稱,當年專業調整并非是將大學本科兒科專業取消,而是將之并入臨床醫學專業。這既是遵循國際慣例之故,也是符合醫學人才培養規律的選擇。從實際看,2015年,可以作為兒科醫生來源的臨床醫學和中醫學的招生人數已經達到了9萬人,足以表明其來源不是問題之所在?!拔覀円策M行過專門研究,從反饋意見看,當前兒科醫生缺乏吸引力,醫學畢業生不愿意入此領域?!?/p>
????醫改全面實施對于兒科醫生的收入會有所改善,但兒科醫生負荷重、工作時間長,如果不能從經濟方面有更大的體現,很難保障兒科醫生隊伍的穩定性。
????因此,應當建立能夠合理衡量實際醫療服務付出的價格激勵機制,發改委物價部門應進一步調整兒童醫療服務收費標準,使兒科醫療保健服務的勞動價值能夠得到合理補償,同時建立符合兒科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使兒科醫生在為社會提供優質兒科醫療保健服務的同時,獲得合理報酬。???
????注:稿件內容綜合于新華社、京華時報相關報道
????◆衛計委:
????將根據需求不斷擴大招收培養規模,2020年,力爭使兒科醫師超14萬人,每千名兒童擁有的兒科醫師數達到0.6人以上。
????◆ 教育部:
????教育部已經同意支持中國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等8所高校舉辦兒科學本科專業,并將于今年7月開始招生。
????同時,教育部要求38所高水平的醫學院校增加研究生兒科專業招生數量,力爭到2020年達到在校生1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