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國慶訪談嘉賓
重慶市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

-
兒童心理問題不可輕視,如果兒童在早期未得到及時治療,甚至會造成成年后的心理問題。那么請問蔣主任,兒童患上多動癥以后,它的不良后果有哪些?
實際上在很早以前可能大家都沒有去關注這個問題,包括從兒童患上多動癥以后,直到青春期。以往傳統的觀念,小時候這樣,長大以后就會好。實際上不是這樣的,70%這樣的癥狀會出現在青少年,直到成年以后還有50%以上的癥狀殘留,以往叫做兒童多動癥,現在稱為多動障礙。它會延續到成年人,成年人當中最少有超過1%的發病率,成年人多動癥表現多以急躁、易發脾氣、焦慮等。會影響他的人際交往,他的學習,到以后出現反社會人類的障礙,可能還會吸毒,甚至還會和其他的疾病共病,比如抽動障礙,我們經常說的小孩扮鬼臉,實際上他是一種病,有的是精神障礙。兒童多動癥能夠很好的詮釋我們說的全生命周期,從幼兒到青少年到成年的一個疾病。
-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以怎樣的標準來初步判斷孩子可能患了多動癥,需要去醫院進一步檢查?
我們家長要關注孩子,比如說他和同齡人比較,他的行為,他的注意力,他有沒有我們經常談到的就是很多家長都會投訴這個小孩脾氣不好,經常會惹事,沖動這樣的情況。在幼兒園經常不守規矩,不能夠很好的安靜的坐著,到處拿同學的東西,找同學說話,下座位等等。到小學的時候他就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做作業時不專心,易被周圍事物所吸引。到了初中以后,雖然他行為動作可能會減少,但是注意力這方面仍然存在問題,經常會出現丟三落四,作業不能按時完成,還有一些品行障礙,甚至沖動攻擊,和同伴之間打架斗毆的情況。
-
那么蔣主任,導致兒童出現多動癥的原因有哪些呢?
經專家分析這個疾病的病因目前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方面是生物學遺傳有關,兒童多動癥有家族傾向,發病率是正常人群的3倍。第二個方面是大腦神經功能的改變,環境因素,比如在孕期,哺乳期間母親吸煙飲酒等情況,包括出生以后兒童的病毒感染都可能導致這個孩子出現多動障礙。第三個方面就是家庭和社會環境的因素,曾經有一個小孩出生的時候各方面條件都比較好,因為現在結婚很多都是比較晚,很多家庭就一個小孩,出生以后在家里嬌生慣養,這樣就會導致孩子多動,家長開始是喜歡,到后面就覺得是調皮搗蛋,對不聽話的孩子采取責罰的教育方式。久而久之,這樣的情況都可能會出現多動,誘發相應的問題。
-
請問蔣主任,孩子安靜不下來,就是得了多動癥嗎?兒童多動癥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不是所有孩子都有多動癥,比如有的孩子在一定的場景下能夠成為孩子王,能夠帶動大家,深受大家喜歡的。而多動癥的孩子往往是不受同伴的喜歡,所以就會導致他的社交困難,主要表現是注意力缺陷,注意力不集中,做事經常丟三落四。多動癥患者一般表現為無法安靜保持坐態、手足小動作較多,不能專心的做一件事情,一旦外面有風吹草動都會受到影響。多動癥患者還易沖動,做事情不計后果,而且往往容易打斷別人說話。這樣的情況就會導致孩子的學習,社交困難,出現一些自卑的情況。

-
主持人:各位網民朋友們大家好,歡迎關注《新華名醫談》。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一般將兒童的心理和行為變化達不到心理障礙的程度,或者持續的時間較短的狀況,稱之為兒童心理問題。兒童多動癥就是其中一類常見的心理問題。出現這類心理問題,不僅將影響兒童的學校、家庭和校外生活,還導致兒童出現持久的學習困難、行為問題和自卑等情況。若未得到及時治療,甚至還會影響孩子學業、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為了讓網民朋友們正確認識以及應對兒童多動癥,今天我們邀請到了重慶市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主任醫師蔣國慶先生做客節目現場,為大家講解如何有效應對兒童多動癥。蔣主任,您好!
蔣國慶:主持人好,大家好!
-
主持人:在日常生活中,總有孩子家長感覺自己家孩子靜不下來,擔心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動癥,那請問蔣主任,到底什么是兒童多動癥呢?
蔣國慶:兒童多動癥是我們精神兒科當中最常見的一種精神障礙,我們又稱之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主要是表現與實際年齡不相符合的注意力缺陷,多動與沖動。這樣的情況會導致孩子在交往,學業中出現困難,會給家長和老師帶來一定的困惑。在兒童當中發病率占5%-8%左右,但是這類孩子來醫院接受治療的就診率只占10%。
-
主持人:請問蔣主任,孩子安靜不下來,就是得了多動癥嗎?兒童多動癥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蔣國慶:不是所有孩子都有多動癥,比如有的孩子在一定的場景下能夠成為孩子王,能夠帶動大家,深受大家喜歡的。而多動癥的孩子往往是不受同伴的喜歡,所以就會導致他的社交困難,主要表現是注意力缺陷,注意力不集中,做事經常丟三落四。多動癥患者一般表現為無法安靜保持坐態、手足小動作較多,不能專心的做一件事情,一旦外面有風吹草動都會受到影響。多動癥患者還易沖動,做事情不計后果,而且往往容易打斷別人說話。這樣的情況就會導致孩子的學習,社交困難,出現一些自卑的情況。
-
主持人:那么蔣主任,導致兒童出現多動癥的原因有哪些呢?
蔣國慶:經專家分析這個疾病的病因目前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方面是生物學遺傳有關,兒童多動癥有家族傾向,發病率是正常人群的3倍。第二個方面是大腦神經功能的改變,環境因素,比如在孕期,哺乳期間母親吸煙飲酒等情況,包括出生以后兒童的病毒感染都可能導致這個孩子出現多動障礙。第三個方面就是家庭和社會環境的因素,曾經有一個小孩出生的時候各方面條件都比較好,因為現在結婚很多都是比較晚,很多家庭就一個小孩,出生以后在家里嬌生慣養,這樣就會導致孩子多動,家長開始是喜歡,到后面就覺得是調皮搗蛋,對不聽話的孩子采取責罰的教育方式。久而久之,這樣的情況都可能會出現多動,誘發相應的問題。
-
主持人: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以怎樣的標準來初步判斷孩子可能患了多動癥,需要去醫院進一步檢查?
蔣國慶:我們家長要關注孩子,比如說他和同齡人比較,他的行為,他的注意力,他有沒有我們經常談到的就是很多家長都會投訴這個小孩脾氣不好,經常會惹事,沖動這樣的情況。在幼兒園經常不守規矩,不能夠很好的安靜的坐著,到處拿同學的東西,找同學說話,下座位等等。到小學的時候他就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做作業時不專心,易被周圍事物所吸引。到了初中以后,雖然他行為動作可能會減少,但是注意力這方面仍然存在問題,經常會出現丟三落四,作業不能按時完成,還有一些品行障礙,甚至沖動攻擊,和同伴之間打架斗毆的情況。
-
主持人:兒童心理問題不可輕視,如果兒童在早期未得到及時治療,甚至會造成成年后的心理問題。那么請問蔣主任,兒童患上多動癥以后,它的不良后果有哪些?
蔣國慶:實際上在很早以前可能大家都沒有去關注這個問題,包括從兒童患上多動癥以后,直到青春期。以往傳統的觀念,小時候這樣,長大以后就會好。實際上不是這樣的,70%這樣的癥狀會出現在青少年,直到成年以后還有50%以上的癥狀殘留,以往叫做兒童多動癥,現在稱為多動障礙。它會延續到成年人,成年人當中最少有超過1%的發病率,成年人多動癥表現多以急躁、易發脾氣、焦慮等。會影響他的人際交往,他的學習,到以后出現反社會人類的障礙,可能還會吸毒,甚至還會和其他的疾病共病,比如抽動障礙,我們經常說的小孩扮鬼臉,實際上他是一種病,有的是精神障礙。兒童多動癥能夠很好的詮釋我們說的全生命周期,從幼兒到青少年到成年的一個疾病。
-
主持人:目前,醫院治療多動癥的方法有哪些呢?可以請蔣主任從專業的角度談一談嗎?
蔣國慶:我們采取的是一個綜合的治療。第一個是在5-6歲以下我們是以心理輔導,家庭的干預為主要;6歲以上我們要開始以藥物治療為主。藥物治療一定要用正規的醫藥來治療,至少能維持到一年以上。第二個就是心理治療,家長、學校、醫生三方互相配合,第三個就是物理治療,我們有放松的生活反饋治療,就是進行自我治療現在也在探索當中。
-
主持人:我們都知道心理問題的治療,需要醫院、家長、社會三方面的配合,那么在孩子治療的過程中,家長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應該如何配合醫生對孩子進行治療?
蔣國慶:在前面的時候我們也有談到,我們就診率低的問題,所以家長要正確認識這個疾病。第一,不能將它擴大化,但是也不能回避這個問題,一旦有這樣的情況家長應該如實的向醫生和老師反應,老師結合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向醫生反應情況,共同來正視這個現實。第二,當孩子犯病以后要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據統計兒童精神科的醫生在全國不足500人,還要排除其他的疾病。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比如說我們的一些情緒障礙,一些非正常的兒童活動。治療當中藥物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們有很多誤區,認為精神疾病都會談到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大家覺得吃了以后會出現一些老百姓所說的癡呆,有的家長覺得病情好轉以后就不再用藥,因而會過度的去擔心藥物的副作用。因為藥物當中的副反應寫得非常多,這是藥店要求的,我們家長會將所有可能出現在孩子身上的情況與自己擔心的問題相提并論,實際上只要與這個事件相關都會列入到藥品說明書上,提醒醫生要關注這方面,而不是真正的會給孩子帶來一些問題。所以很多家長一談到用藥就談藥色變,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理解。第三個方面就是家長治療過程當中要觀察孩子治療以后的反應,第一個是治療效果,第二個是藥物的副反應。第四個方面要做好孩子的溝通問題,當然這個是我們醫生和家庭要建立很好的醫患聯盟,這樣的聯盟關系建立好以后,我們會給患者做一個前后人際關系的比較,讓他愿意接納這個治療,這樣才能讓孩子早日康復。
-
主持人:家長在對孩子進行心理教育的過程中,應當方法得當,密切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那么請蔣主任談一下,在生活中,家長朋友們應當注意什么,盡量避免兒童多動癥等兒童心理問題的發生?
蔣國慶:剛才談到,我們精神疾病的恥感問題,第一個是當我們發現孩子有這方面問題的時候,我們一定不能回避。因為在診室里面很多家長來了以后說孩子有抽動障礙,醫生就看抽動問題,實際上看了以后不是抽動問題,而是一個多動問題,醫生就會告訴家長孩子可能患有注意力缺陷障礙,家長不接納,家長說孩子就是這樣的,他很活潑。再進一步說有沒有鄰居說你這個孩子很調皮搗蛋,他說有啊,小孩都是這樣吧。很多家長不愿意正視,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觀點。第二個就是因為患了精神障礙,我們家長就會恥感,就會內疚,很多家長就會擔心孩子的未來,因為這樣的問題家長就不會積極的去治療,只會沉浸在一個自責當中。實際上這樣的心理活動是正常的,但是一定要盡快調整自己的思路,盡快的就診,因為這個疾病是可治的,通過藥物治療。在兒童精神科當中它是一個治療效果最好的一種疾病,如果只是單純的多動注意力缺陷障礙,但是這樣的比例并不多,他還有其他的一些問題在里面,治療起來相對復雜,但是都能夠治療,所以家長一定要遵醫囑。第三個要和學校進行良好的溝通,不要回避這個問題。你回避了,老師不知道這個孩子是有問題,他就認為孩子是調皮,等等這樣一些障礙。你給老師講了這個孩子不是調皮,他是因為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老師就會對孩子多一份關心,比如說在調整座位的時候,當他有一點進步的時候,他可能會和其他的孩子一樣的看待,當他知道這個孩子有其他的缺陷,老師的關注度可能就會高一些,孩子得到關注以后,老師理解這個孩子的一些表現,接納程度也會高一些。不會說孩子太調皮,老師就不去管教。這樣做到家庭、老師、醫院三個方面,家長是這兩者之間的一個橋梁,包括和孩子之間,我們四方來講家長是一個比較核心的問題。家長實際上擔心往往超過孩子,因為孩子沒成年,他不會知道,給他藥吃他就吃,沒有太大副反應的情況下,家長覺得看著孩子很可憐,就給他吃。所以這樣會影響治療效果。家長一定遵醫囑的話,依從性比較好的話,孩子治愈率還是挺不錯的。
-
主持人:非常感謝蔣主任的詳細講解,讓我和網民朋友們對兒童多動癥有了全新的認識和了解,在生活中,如果孩子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家長朋友們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就醫。本期節目到這里就結束了,各位網民朋友們,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蔣國慶: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