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繼見訪談嘉賓
重慶市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胃腸外科主任


-
胃腸道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已成為一種現代病,那么請問王主任,患胃腸道疾病的原因有哪些呢?
導致胃腸道疾病的原因很多,一種疾病可能是多種原因導致。還有一些疾病目前病因還不是很清楚,除了上面提到的先天性的因素、遺傳性的因素、還有化學性的因素,免疫性的因素。不良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也會增加患胃腸道疾病的風險?,F在我們主要談一談不良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與胃腸道疾病的關系。大家生活中可能有這樣一種體會:進食了不潔的食物容易出現腹痛、腹脹、腹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急性胃腸炎;還有大量飲酒后會導致胃的糜爛出血甚至穿孔;大量食用燥性的食物,也會導致一些疾病的發作,比如痔瘡的出血,痔瘡的疼痛。這些都是日常生活當中可能有切身體會的情形,這就表明食物對胃腸道的影響是比較大的,有些食物是可以直接引起胃腸道疾病的。通過大量的研究發現,腐爛、發霉的食物,或者長期肉食者結直腸癌發病率是增高的,長期生活在高壓狀態之下會導致免疫功能紊亂,進一步導致潰瘍性結腸炎,引起腫瘤型疾病發病率增高。除了飲食原因以外,現代人有長期久坐的習慣。例如,在網吧坐時間長了以后,就會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出現腹脹和便秘。
-
由于胃腸疾病癥狀不典型,人們對胃腸疾病的重視程度不夠,常常容易被忽略。今天我們就請王主任從專業的角度談談,身體出現了什么癥狀時,可能是患了胃腸疾病,需要去醫院檢查?
胃腸道疾病的癥狀很多,有一些癥狀是容易受到重視的,有一些癥狀是容易受到忽略的。容易引起重視的癥狀就是比較嚴重的,比如說胃腸道出現了梗阻,梗阻以后會導致胃腸道的物質不能通過,會出現明顯的腹痛腹脹,會出現排便排氣停止。第二種情況就是胃腸道的大出血。第三個方面就是病人自己摸到腹部有包塊。這是容易重視的一些癥狀,但是也有一部分癥狀是容易忽略的。第一個方面,比如說上腹部的隱痛,上腹部的不時脹痛,進食以后有胃脹的感覺,噯氣泛酸。第二個方面就是單純性的間斷性的部位不固定的腹部疼痛。第三個方面就是大便習慣的改變。大便的習慣改變是指以前很規律的,現在突然出現了不規律的狀況。 第四個方面就是大便形狀的改變。這些都是容易忽視的癥狀,但出現這種情況,身體可能存在潛在的胃腸道疾病。
-
如今,我們治療胃腸道疾病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大概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個就是藥物治療,一些炎癥性的疾病,良性的疾病很多都是用藥物控制,達到相應的效果,比如說胃潰瘍,或者炎癥性的腸病,或者是腸功能紊亂這些情況。第二個方面就是手術治療,手術治療主要是用于胃腸道腫瘤,包括癌癥,包括間質瘤。另外胃腸道穿孔此類疾病也需要手術治療。第三個方面就是需要通過飲食和自身壓力的調節來改善相應的一些癥狀,比如腸一級綜合癥,可能由于某種食物會導致這個病人出現腹痛、腹脹、腹瀉這些癥狀,那么以后就要避免吃這種食物。另外在飲食調節當中,比如便秘,便秘的病人也可以通過飲食的調節來改善癥狀。
-
為了提高患者生存率,我們怎樣才能對消化道早癌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呢?
早期胃腸道腫瘤通過治療以后,五年生存率是非常高的,一般是在90%以上。如果到了中晚期,患者的生存率會明顯降低,只在10%-50%左右。所以早發現胃腸道腫瘤是至關重要的。目前早發現的方法主要有三種:一個是健康體檢,健康體檢是越來越多的人在參加。第二個方面就是參與早癌的篩查,在全國各地可能都有這些方面的早癌篩查組織。第三個方面就是不要忽視胃腸道的早期癥狀,這些早期癥狀如果出現了就要去及時看醫生。醫院可以通過大便的檢查,基因的檢查,胃鏡、腸鏡、腹部CT、腹部磁共振等手段發現胃腸道疾病。

-
:視頻
視頻:視頻
-
主持人:各位網民朋友們大家好,歡迎關注《新華名醫談》。隨著現代人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壓力的增大,人們長期無法做到規律飲食,胃腸疾病的患者數量也在逐步增加。如何保持腸胃健康?如何對胃腸疾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成了網民朋友們普遍關心的問題。今天我們邀請到了重慶市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胃腸外科主任王繼見做客節目現場,就網民朋友們普遍關心的胃腸疾病問題,從專業的角度為大家進行講解。王主任好!
王繼見:主持人好,網民朋友們大家好!
-
主持人:胃腸道疾病發病率逐年升高,今天,就請王主任給大家講解一下,我們常說的胃腸道疾病包括哪些?
王繼見:胃腸道疾病種類很多,大致分為下面八種,一、良性疾病,比如說胃潰瘍,二、腫瘤性疾病,如胃癌、結直腸癌、胃腸間質瘤,三、功能性疾病,比如便秘,四、炎質性疾病,大家應該比較熟知,比如急性胃腸炎,腸道的結核都是屬于炎質性疾病,五、先天性疾病,有些是孩童時期發病,有些要到成年才發病,六、遺傳性疾病,就是父輩或者祖輩隔代傳下來的,父輩或者是祖輩都存在的疾病,但是傳到你身上以后可能不會馬上發病,要到一個年齡段以后才發現。七、損傷性的疾病,腹部損傷以后胃腸道受傷的機會比較大,所以容易出現胃腸道的穿孔和破裂。八、出血和梗阻,胃腸道的出血容易發現大面積較多的血,梗阻主要是腸道不通,腸道里面的內容物無法排除。
-
主持人:胃腸道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已成為一種現代病,那么請問王主任,患胃腸道疾病的原因有哪些呢?
王繼見:導致胃腸道疾病的原因很多,一種疾病可能是多種原因導致。還有一些疾病目前病因還不是很清楚,除了上面提到的先天性的因素、遺傳性的因素、還有化學性的因素,免疫性的因素。不良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也會增加患胃腸道疾病的風險?,F在我們主要談一談不良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與胃腸道疾病的關系。大家生活中可能有這樣一種體會:進食了不潔的食物容易出現腹痛、腹脹、腹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急性胃腸炎;還有大量飲酒后會導致胃的糜爛出血甚至穿孔;大量食用燥性的食物,也會導致一些疾病的發作,比如痔瘡的出血,痔瘡的疼痛。這些都是日常生活當中可能有切身體會的情形,這就表明食物對胃腸道的影響是比較大的,有些食物是可以直接引起胃腸道疾病的。通過大量的研究發現,腐爛、發霉的食物,或者長期肉食者結直腸癌發病率是增高的,長期生活在高壓狀態之下會導致免疫功能紊亂,進一步導致潰瘍性結腸炎,引起腫瘤型疾病發病率增高。除了飲食原因以外,現代人有長期久坐的習慣。例如,在網吧坐時間長了以后,就會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出現腹脹和便秘。
-
:由于胃腸疾病癥狀不典型,人們對胃腸疾病的重視程度不夠,常常容易被忽略。今天我們就請王主任從專業的角度談談,身體出現了什么癥狀時,可能是患了胃腸疾病,需要去醫院檢查?
:胃腸道疾病的癥狀很多,有一些癥狀是容易受到重視的,有一些癥狀是容易受到忽略的。容易引起重視的癥狀就是比較嚴重的,比如說胃腸道出現了梗阻,梗阻以后會導致胃腸道的物質不能通過,會出現明顯的腹痛腹脹,會出現排便排氣停止,出現這種情況容易引起病人重視。第二種情況就是胃腸道的大出血,大出血以后會導致病人的心情非常緊張,嘔血或者是大便里面有很多血。第三個方面就是病人自己摸到腹部有包塊,病人察覺到身體狀況可能有問題了,他會去看醫生。這是容易重視的一些癥狀,但是也有一部分癥狀是容易忽略的。第一個方面,比如說上腹部的隱痛,上腹部的不時脹痛,進食以后有胃脹的感覺,噯氣泛酸,這些主要是胃的一些癥狀,容易被大家忽略。第二個方面就是單純性的間斷性的部位不固定的腹部疼痛,這種疼痛由于是間歇性的,偶爾痛一下,容易被忽略。第三個方面就是大便習慣的改變。大便的習慣改變是指以前很規律的,現在突然出現了不規律的狀況,可能開始一天兩次,一天三次,甚至一天四次,但是隔一段時間以后可能兩、三天一次。 第四個方面就是大便形狀的改變,一個是大便成不成型,因為我們大便出來要呈柱狀。另外一個就是可能變扁平,變成有鉤狀,或者是大便出來以后完全不成型,這些都是容易忽視的癥狀,但出現這種情況,身體可能存在潛在的胃腸道疾病。
-
主持人:如今,我們治療胃腸道疾病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王繼見:我總結大概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個就是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對于胃腸道疾病用得最多,也最普遍。一些炎癥性的疾病,良性的疾病很多都是用藥物控制,達到相應的效果,比如說胃潰瘍,或者炎癥性的腸病,或者是腸功能紊亂這些情況。第二個方面就是手術治療,手術治療主要是用于胃腸道腫瘤,包括癌癥,包括間質瘤。另外胃腸道穿孔此類疾病也需要手術治療。第三個方面就是需要通過飲食和自身壓力的調節來改善相應的一些癥狀,比如腸一級綜合癥,可能由于某種食物會導致這個病人出現腹痛、腹脹、腹瀉這些癥狀,那么以后就要避免吃這種食物。另外在飲食調節當中,比如便秘,所謂便秘并不是大便次數多,便秘主要是幾天大便一次,一般兩天以上大便一次才叫便秘,便秘的病人也可以通過飲食的調節來改善癥狀。
-
主持人:胃腸道疾病的高發人群有哪些?原因是什么?
王繼見:胃腸道疾病可能發生在任何的年齡段,就大家普遍關注的胃腸道腫瘤來說,40歲以上人群屬于高發人群,男性的發病率一般高于女性,隨著年齡的增加,胃腸道腫瘤的發病率會逐漸增加。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第一個方面,年輕的時候忍耐力比較好,有些癥狀出現了但是沒有去做相應檢查,所以就發現不了疾病。另外,隨著年齡的增大,癥狀時間比較長了,癥狀有加重了,才可能引起重視,這個時候才去檢查,所以年齡大的檢出率比較高。第二個方面就是致病因素通過日積月累的作用,不良的飲食習慣,要到某一個時間點,這個疾病的癥狀才表現出來。
-
主持人:以胃癌為例的消化道早癌,很多患者被確診時,就已錯過最佳治療時間,那么請問王主任,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么呢?
王繼見:現在全民健康意識雖然在加強,但是仍然存在重視度不夠,容易出現前面提到的忽視胃腸道癥狀的情況,沒有及時的去檢查,因而也沒有發現疾病。我舉個例,天津市在2012年到2016年對354萬人群進行了大腸癌的篩查,發現有18.5萬屬于高危人群,也就是說大腸可能有疾病,結果只有5.1萬人接受了進一步檢查,這5.1萬人當中發現大腸有病變的有2.15萬人。這說明高危人群實際上可能有18.5萬,其中13.4萬沒有進一步檢查,預計在13.4萬當中可能有2.95萬人會發現相應的胃腸道疾病,所以就目前的情況來說,全民對胃腸道疾病的重視程度還不夠。
-
主持人:為了提高患者生存率,我們怎樣才能對消化道早癌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呢?
王繼見:早期胃腸道腫瘤通過治療以后,五年生存率是非常高的,一般是在90%以上。如果到了中晚期,患者的生存率會明顯降低,只在10%-50%左右。所以早發現胃腸道腫瘤是至關重要的。目前早發現的方法主要有三種:一個是健康體檢,健康體檢是越來越多的人在參加。第二個方面就是參與早癌的篩查,在全國各地可能都有這些方面的早癌篩查組織。第三個方面就是不要忽視胃腸道的早期癥狀,這些早期癥狀如果出現了就要去及時看醫生。醫院可以通過大便的檢查,基因的檢查,胃鏡、腸鏡、腹部CT、腹部磁共振等手段發現胃腸道疾病。
-
主持人:王主任剛才提到,隨著現代人生存壓力的增大,生活方式的轉變,人們的生活節奏明顯加快,飲食不規律成了常態,患胃腸疾病的風險也就增大了。那么請問王主任,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養成什么樣的習慣,避免胃腸疾病的發生?
王繼見:飲食我們剛才已經談到了,在胃腸道疾病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要養成良好的、規律的飲食習慣。營養要均衡,不能偏食,不能暴飲暴食,還要注意一些食物的禁忌,比如放置時間比較長的食物、發霉腐爛的食物不能進食,要忌煙酒。要保持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要想辦法釋放壓力,保持健康的生活狀態、心態,要有足夠的睡眠時間,運動和休息要相互結合。
-
主持人:非常感謝王主任的耐心講解,讓我和網民朋友們加深了對胃腸道疾病的了解,對于預防和治療胃腸道疾病有了新的認識。在生活中,我們對胃腸道疾病一定要引起重視,做到規律飲食,忌煙酒,盡量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如果身體出現了類似的癥狀,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診,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本期節目到這里就結束了,各位網民朋友們,我們下期再見!
王繼見: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