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成績解讀城口脫貧成績單
》0
2020年2月,城口以貧困發生率0.42%、漏評率和錯退率均為0、群眾滿意度98.47%的工作成效,正式退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歷史性地摘掉了“貧困帽”,實現了城口兒女的千年夙愿。截至目前,全縣11596戶44719名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9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底的15.6%降至0。
》90
培育發展農業龍頭企業52家,發展小微農業市場主體1173個,90%的貧困戶與市場主體建立利益聯結,農業產業實現“什么都有、什么都沒有”到“體系初步形成”的跨越。
》132
投入27億元,改造132所農村薄弱學校,義務教育不漏一人,實現“基本普及”到“均衡發展”的跨越。
》5.3
投入5.3億元,改造升級縣鄉村醫療衛生體系,縣域內就診率由2015年的75%左右上升到97.26%,基本醫療實現“嚴重滯后”到“全面提升”的跨越。
》5887
改造農村“四類對象”危房5887戶,全覆蓋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整治農戶2.35萬戶,農村居住環境實現“亟待改善”到“安全整潔”的跨越。
》18.17
鞏固提升18.17萬人飲水安全,實現“四處找水”到“有水自來”的跨越。
》136
全縣公路路網密度由2014年底的88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136公里/百平方公里,交通面貌實現“瓶頸制約”到“較大緩解”的跨越。
-
保成效建立“八戶六策”防止返貧
城口探索建立“八戶六策”防止返貧精細化幫扶體系,重點加強對農村邊遠吊遠戶、大病戶、受災戶、殘疾戶、獨居戶、老人戶、產業薄弱戶、技能薄弱戶等8類農村人口返貧風險監測預警,制定就業幫扶、務工獎補、產業扶持、小額信貸、臨時救助、專項救助等6類防止返貧精細化政策。
-
興產業牽住鄉村產業振興“牛鼻子”
堅持走山地特色效益農業之路
過去幾年,城口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條“小規模、多品種、高品質、好價錢”的山地特色效益農業之路,依托“基地+企業+農戶+產業”帶貧益貧利益聯結機制,構建起了“山上中藥材、林下山地雞、香菇巴掌田、雜糧雞窩地、坡上核桃樹、百花中蜂蜜、炕上老臘肉、河里冷水魚”的產業體系,產業規模是2014年底的2倍。
城口老臘肉做到7億產值
用好資源稟賦、尊重群眾意愿、堅持市場主體、推動差異突圍,是脫貧攻堅積累的重要的山地農業產業發展經驗。2020年,城口老臘肉產值達到5億元,鏈上企業達到10余家,成為城口的名片,一直供不應求。在“十四五”期間,城口要把城口老臘肉做到7億元的產值,讓大家都能買上,讓更多地方、更多人都能買上。
加快構建現代農業體系
城口將立足經濟發展新格局,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統籌政府引導性作用、市場基礎性作用、企業主體性作用,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服務體系,抓實抓好帶農益農、產業規模、品牌建設、誠信體系、金融生態、風險防范等重點,推動農業產業與構建現代經濟體系有效銜接。
-
謀銜接著眼“五大振興”抓好有效銜接
城口將緊緊圍繞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著眼“五大振興”抓好有效銜接。產業要實現從“強筋”到“強體”的發展,人才要實現從“提量”到“提質”的發展,文化要實現從“活血”到“造血”的發展,生態要實現從“增效”到“增值”的發展,組織要實現從“聚力”到“聚魂”的發展。
-
護生態盤活生態資源 守護重慶綠都
生態經濟占比過半
脫貧攻堅中,城口深入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生態經濟在縣域經濟中的占比達到60%,對群眾增收脫貧的貢獻率達到76%,“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為老百姓的普遍共識。
“十四五”期間,城口將堅持“保護生態是城口最大的責任”,不遺余力加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力度,守好山、治好水、育好林、管好田、凈好湖、護好草。
建設國家儲備林項目
2019年開始,城口在全市首批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到目前已經完成投資4.5億元,完成收儲50萬畝,探索木材儲養、林下經濟、森林旅游規?;洜I之路,僅林地經營權流轉一項每年就為農民創造2500萬元收入,邁出生態增值第一步。
下一步,城口要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基本思路,堅定不移推進生態資源價值轉化。就是要盤活生態資源,開展全域生態資源資產開發利用規劃、統一營銷推介、對接財政金融項目,推動生態資源資產化集中、市場化運作、規?;洜I,實現“生態美”到“生態富”的層次升級。
- 蹇澤西:打造成渝經濟圈康養經濟示范區
- 劉貴忠:重慶將從八個方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 袁勤華:推進綦萬一體化同城化融合化發展
- 唐小平:銅梁打造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國際大都市后花園
- 冉華章:重慶開州協同建設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
- 楊曉云:重慶梁平加快建設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先行示范區
- 辛國榮:巴南打造五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
- 闞吉林:著眼“五大振興” 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 張智奎:重慶將實施“巴渝新消費”八大行動
- 錢建超:彰顯“民族、生態、文化”特色 推進產城景融合發展
- 張安疆:潼南將全力打造成渝中部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 李應蘭:做好“六篇大文章” 為“十四五”開好局
- 于會文:守護世界文化遺產 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 盧鵬飛:重慶加快推進城市管理執法體系和執法能力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