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列屏,碧水流川。開放興業的土主似一顆明珠,閃耀在沙坪壩區北部。這里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曾被譽為“千年鄉土,巴縣糧倉”。
童家橋街道轄區內紅色旅游資源豐富,有紅巖主題教育基地渣滓洞、白公館、紅巖魂陳列館、蔣家院子等??梢哉f,“紅巖”是童家橋街道最響亮的名片和地域特色。
這里有豐富的人文歷史,有動人的湖光山色,人杰地靈,鐘靈毓秀。這里以綠色為本底,繪制出一幅山、水、人、文和諧共生的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未來的沙坪壩街道,仍將以教育資源為核心,以科技創新為重點,深入服務國際創客港,聯動打造環重慶大學創新生態圈和沙濱路文化旅游產業經濟帶,努力成為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從山野到城市,從崎嶇小道到康莊坦途,從未停止探索的小龍坎,正以更加開放自信的姿態、更加堅實有力的步伐,在全面小康生活的道路上闊步前進。
方寸之間孕靈氣,山水相依育乾坤。在歲月更迭的歷史長河中,在石井坡這片靈秀之地上,人們一路披荊斬棘,用勤勞與智慧,在千帆競發的新時代里譜寫出波瀾壯闊的奮進詩篇。
每一個地名背后都傳承著這片土地的文脈。聯芳,因境內曾有一座聯芳橋而得名。如今,聯芳古橋的蹤影已難覓。但聯芳的一山一路,依舊在講述這片土地通達四方、橋接古今的壯闊故事。
穿越歷史長河,一個個時間節點記錄了天星橋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印記,也見證了一座城日新月異、欣欣向榮的繁華。
相傳歌樂山因“大禹治水,會諸侯于涂山,召眾賓歌樂于此”而得名。歌樂山環境優美,素有“渝西第一峰,山城綠寶石”的美譽;歷史文化深厚,巴渝文化、抗戰文化、紅色文化中外聞名。
磁器口古鎮位于嘉陵江畔,依山而建,因水而興。這里是沙磁文化的發源地,也是見證國家民族興衰、濃縮城市民生百態的重慶名片。
這里青山如黛,綠水盈盈,濃濃的鄉愁像流淌的梁灘河水,滋潤每個人的心田。這里歷史悠久,古跡遺址與新城融合對話,亦靜亦動,和美共生。這里紅色文化薪火相傳,榜樣力量激發出時代強音。
一個因古老的山寨而得名的最年輕街道,書寫出了最有文化韻味的、“民豐物阜,通文達理”的新故事。這個街道就是豐文。
未來,陳家橋將以城市為載體、產業為引領,按照東、中、西布局,發展高端商務商貿、現代服務業、文化創意和高新技術產業。
青木關是西南文化大通道和秦巴古道上一個重要節點,而這第一關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757年的史料記載。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出版的《巴縣志》稱:青木關“界三縣舊為成渝孔道,重慶第一關?!?/p>
渝碚路地處沙坪壩東部核心商圈,居歌樂山麓,臨嘉陵江畔,轄區商貿繁華,學府林立,機關云集,交通暢達,社區和諧,人文薈萃,承載著沙坪壩人民的榮耀與希望。
山洞街道正邁開“綠色發展”之路、“文旅融合”之路、“民和山洞”之路的新步伐,蝶變成一座綠色生態、人文深厚、宜居宜業的文旅小鎮!
鳳凰鎮的名字由來,源于“古有鳳凰窩”的美麗傳說。如今,鳳凰鎮搶抓機遇,凝心聚力,在沙坪壩加快建設“科創智核、開放高地、文化名城、美麗都市”中展現擔當作為。
四筆落地,是為井。一鹽、一瓷、一山、一水,伴隨時間的洗滌沉淀,勾勒出“井”的故事起源,喚醒了“井”的鄉愁記憶、記錄“井”的繁華變遷。
歲月流轉,城市變遷?!靶聵颉倍直毁x予了新的時代含義,留住了老新橋人的鄉愁,也昭示著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對交通、出行的渴望。
從過去到現在,覃家崗在兼收并蓄、富有包容中充滿活力,用拼搏的精神搶抓機遇、迎接挑戰。未來,覃家崗將在開放中充滿商機、在發展中充滿自信、在奮進中勇創一流。
這里有兩千年厚重人文風韻,這里有中國軍工輝煌傳奇,這里有秀麗江山風貌,這里有開放包容風情。這里,有詩意也有溫度,有遠方也有未來。這里,是雙碑。
土灣百年,功名囂囂;文化勃興,底蘊深藏。近年來,土灣街道著力推進“美麗沙區東大門、和諧幸福新土灣”建設,未來的土灣將會成為更加宜居、宜游的“文明沃土、心靈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