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市衛生健康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在區縣域醫共體建設新模式下提高貧困區縣基層醫療服務水平的相關情況。
全市設立貧困患者綜合服務窗口1600余個,精準落實“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結算”。同時建立健康扶貧監測預警機制。對基本醫療有保障突出問題和存在因病致貧返貧風險的人員實行動態監測、跟蹤預警。全市大病專項救治病種增加到33個,超出國家要求3個,新增精神??贫c醫院20個,定點救治醫院達88個,大病集中救治54442人,重病兜底保障13.43萬人,做到“應治盡治”。[詳細]
針對貧困區縣醫療機構診療水平不足的問題,重慶市衛健委指派重醫附一院為全市唯一沒有二甲醫院的城口縣的縣人民醫院等級創建評審的指導醫院,同時組織10家三甲醫院對城口縣人民醫院25個科室開展“以院包科”定點幫扶。目前城口縣人民醫院已完成市級專家評審,達到“二甲”醫院標準。全市層面,重慶市衛生健康委組織16家市級三甲醫院對口幫扶21家貧困區縣醫院,派出幫扶人員170名,診療患者10萬余人,培養醫務人員4.1萬人。[詳細]
針對貧困縣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申報評審高級職稱不受計算機、外語條件限制,工作20年以上,取得中級職稱后,工作不少于7年,申報全市衛生技術副高職稱,學歷條件可放寬到中專。申報全市衛生技術副高職稱,論文數量減少為1篇,申報全市衛生技術正高職稱,論文數量減少為2篇,科研條件不作硬性要求。除此之外,實施3項人才培養項目,大量選拔衛生人才。[詳細]
醫療衛生機構“三建好”,即每個貧困縣建好2所縣級公立醫院(含中醫醫院);每個鄉鎮建好1所政府辦衛生院;每個行政村建好1個衛生室。醫療技術人員“三合格”,即每個縣醫院的每個專業科室至少有1名執業醫師;每個鄉鎮衛生院至少有1名執業(助理)醫師,2020年年底至少有1名全科醫師,力爭全科醫生達到2.8名/萬人;每個村衛生室至少有1名注冊鄉村醫生或執業(助理)醫師。醫療服務能力“三達標”,即每個貧困縣有2所縣級公立醫院達到二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2020年年底至少有1所二甲醫院等。[詳細]
通過深入實施健康醫療扶貧專項行動,總體上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院個人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內,慢病和重特大疾病門診自付比例控制在20%以內,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0%以上,大病集中救治病種擴大到30種以上。[詳細]
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覆蓋范圍,實現“應保盡?!?;將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病種擴大到30種以上,做到“應治盡治”;做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在家且有簽約意愿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做到“應簽盡簽”,將因病致貧返貧風險較高的貧困戶納入簽約服務范圍等。[詳細]
重慶市衛健委:打造“三金”品牌 助力脫貧攻堅
3年多時間來,重慶市衛健委扶貧集團通過打造“金溪被服”“金溪護工”“金溪農業”的“三金”品牌,助力黔江區金溪鎮脫貧攻堅。墊江:健康扶貧工程已救治4000多名貧困患者
在墊江縣,不用再提前墊付醫藥費,不用再為報銷東奔西跑,通過政策兜底,一站結算,有效減少了農村貧困人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綦江:精準聯動 筑牢脫貧攻堅醫療保障線
綦江區衛生健康委提高政治站位、強化使命擔當,圍繞“精準”“聯動”兩個關鍵詞,把健康扶貧工作做深、做實,進一步筑牢脫貧攻堅基本醫療保障線。墊江縣人民醫院:扎實推進健康扶貧 做困難群眾的貼心人
墊江縣人民醫院以醫療扶貧和對口幫扶為重要抓手,扎實推進健康扶貧工作,鞏固提高健康扶貧工作成效,切實增進墊江縣困難群眾的健康福祉。武隆區衛健委:多舉措“結對幫扶” 抗疫脫貧兩手抓
武隆區衛生健康委摸排“兩不愁三保障”短板弱項,有針對性地制定2020年產業發展幫扶措施。豐都:建立“四個一”醫療救治機制 扎實推進健康扶貧
豐都縣深入實施“暖心工程”,建立“四個一”醫療救治機制由縣級醫院落實“一人一檔、一人一方案”集中救治或專項救治,實現精準分類救治貧困患者。